第B2-3版:经验交流

看武义,农民创业路是怎么走的

  武义县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创新、增收致富,取得了良好成效。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8元,比上年增长12%。
  完善机制 优化服务
  为促进农民群众创业就业增收,结合当地特点,该县成立了农家乐、家庭工业、来料加工等行业领导小组,引导组建了超市行业商会、茶叶协会、珍珠养殖协会以及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行业带动、农民参与”的创业就业增收格局。出台企业发展、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鼓励支持家
  庭工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安排专项
  扶持资金,强化引导支持。
  在优化农民创业就业环境的
  基础上,武义县把提高农村劳
  动力素质作为促进农民创业
  就业增收的主攻点,2008
  年,全县共培训农村
  劳动力1.01万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7140人。
  找准路子 突出重点
  努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旅游富县”的发展战略,为农民就业创业和发展家庭工业搭建了新平台。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茶叶、毛竹、畜禽、蔬果、宣莲、蚕桑等优势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和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科技型农业企业培育,扶持农户发展农业产业。同时,着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县已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9家,联结基地23.8万亩,带动农户8.7万户。
  积极发展家庭工业和来料加工业。依托毗邻义乌、永康等专业市场的优势,鼓励支持农民群众发展家庭工业和来料加工业。2008年,全县新办家庭工厂520家,从业人员2711人,收入达5465.38万元。全县来料加工专业村已发展到267个,来料加工经纪人571人,来料加工点1645个,从业人员2.2万人,2008年来料加工费总收入达2.61亿元。
  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依托快速发展的温泉旅游产业,以及丰富的古建筑、古生态和畲族风情等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实现农民群众创业就业增收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已发展农家乐特色村4个,农家乐经营户12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1000多人。2008年,全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3500多万元。
  培育壮大“走出去”经济。引导农民群众外出创业,形成“南蚌北茶中超市”三大主力军。“南蚌”,即数千人南下到福建广东等地养蚌。“北茶”,主要是把武义茶叶等农产品推销到北方市场,如在北京、山东等地开了许多茶庄。“中超市”,就是该县南部山区万余农民在江苏昆山、苏州、上海等地开办超市已达3480家,经营超市总收入3.5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