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3版:经验交流

看苍南,

粮食“三增”是怎样实现的

  苍南人均耕地不足“三分”,是典型的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压力很大。2008年,该县把早稻生产作为提高粮食自给率,不断增加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措施来抓,做到早研究、早安排,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其中,播种面积15.08万亩,比上年增加1.67万亩;平均单产375公斤,比上年增加17公斤;总产56550吨,比上年增加8465吨。
  2008年开年,苍南县委、县政府就召开全县粮食生产重点乡镇和涉农部门负责人以及优秀种粮大户座谈会,共商粮食生产大计。随后,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生产责任书,把全县早稻播种18万亩的生产计划层层分解到乡镇、村组,落实到农户、到田。
宣传早发动
  该县充分发挥农技人员、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干部的作用和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的优势,做到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县农业部门专门编印了《粮食生产优惠政策》和《给全县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发放到乡镇、村居和农户。4月10日,该县还在马站镇举办了全省最早的“开秧节”,将全县春耕生产推向高潮。
服务早到位
  该县专门成立了县春季农业生产综合服务队,下设9个分队,赴全县各乡镇开展春季农业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工作。为切实提高粮食单产,该县积极推广了粮食机械化生产技术、省工节本增效技术等,开展了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和“万村优质高产示范”活动等。
物资早准备
  为确保春耕备耕顺利、有序开展,该县全力组织调运备耕物资,筹措农贷资金。通过早监测、早研判、早储备,保证了早稻生产用种需求和农资需求。县农村信用联社设立了“粮农乐”专项贷款项目,共发放春耕生产贷款资金3.56亿元,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的集约化经营。
政策早出台
  为激发粮农的种粮热情,该县在继续实行粮油种植大户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中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尽力增加县本级直补的力度。据统计,全年县本级财政支持粮食生产资金达1602.19万元,比上年增加634.3万元,增幅达65.5%,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早稻生产。
  为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粮农种粮效益,该县还积极推行“1+1”模式的土地季节性流转改革,以“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为前提,要求每个乡镇选择一个专业合作社、每个村选择一个种粮大户负责当地的抛荒农田生产,切实减少抛荒现象。去年全县19个主产粮乡镇新增粮食、农机专业合作社21家,粮食专业合作社流转的土地面积达7.21万亩,用于种植早稻面积6.36万亩,占全县早稻播种面积的42.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