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吴晶在《人民日报》撰文说,农村要全面现代化,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农技队伍很重要。当前,我国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仍有不少短板。如:服务能力不足,部分基层农技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转化渠道不畅,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条块分割,协同效应不强;科技人员对运用技术成果投身生产经营活动热情不高,等等。
吴晶建议:强化典型宣传。对那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与农民心贴心的农业技术带头人,要表彰奖励,大力宣传。
加大政策引领,为农技队伍招来“金凤凰”。推广“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方式,培养优秀人才;建立健全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考评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农技人员绩效工资、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
加快体系建设,让各种资源力量“拧成一股绳”。加快培育农技推广机构、高校院所、社会化服务组织、乡土专家等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联盟,形成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农技推广模式。
激发创新动力,让科技成果转化遍结“智慧果”。鼓励引导产业联盟专家、农业科研技术人员开展增值服务,投身创业;制定农业技术入股实施办法,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等利益联结方式,激发农技推广服务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