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畅
今年国庆假期,丽水市人才管理局局长叶晓龙带着他的老友——上海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政府旅游咨询专家俞海滨,一起驱车赶往老家庆元县斋郎村,请他为家乡旅游规划问诊把脉,还准备把他引荐为庆元的“星期天工程师”。今年以来,庆元已引进“星期天工程师”60多位,他们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人才,既有庆元本地的种植能人,也有来自江苏、杭州等省内外高校的学者教授,利用周末或空闲时间到庆元,为当地企业和乡村提供技术咨询或支持。
说起“星期天工程师”,浙江的干部群众似乎记忆犹新。改革开放之初,正是那些来自上海、江苏等全国各地的教授、专家,利用星期天上门传授技术,为浙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庆元将“星期天工程师”作为“新乡贤”来助推乡村振兴,无疑给各地提供了一种工作的新思路。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庆元引进“星期天工程师”的做法启示我们,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可以有多种方式方法,只要解放思想,坚持“不求所在,只求所用”的理念,就可以培养和引进推进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就如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原研究员尚晓冬,受聘为庆元“星期天工程师”后,帮助庆元成功研制食用菌热泵烘干机,每年可为当地菇农节省成本1742万元。目前,“星期天工程师”已在庆元点对点开展智力服务1600余次,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新力量。
庆元的经验还告诉我们,对广大乡村来说,挖掘和利用好乡贤资源,是拓宽人才培养和引进渠道的首要保障。乡贤既与本地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情感维系,又怀揣专业特长和职业“绝技”,当地党委、政府只要启而得法、引而得当、服务得体,必能引爆其爱家爱乡的热情,并自觉参与到家乡的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庆元虽地处偏远,但离乡打拼的人较多,乡贤能人遍布全国各地。今年以来,该县着力实施以“一支乡贤队伍、一个乡贤顾问团、五大乡贤回归举措”为主体的“115”工程,推动乡贤变身“乡村振兴合伙人”。对乡贤项目,庆元还专门组建了“县长服务团”,开展上门对接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乡村振兴战略,擘画了农村发展的美好未来,但必须明白,再美好的图景也要有人绘就,再完备的路径也要有人践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庆元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