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国土专家称:

泥石流须防上加防

  8月7日,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引发这一自然灾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采取措施预防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针对目前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陶庆法表示,从目前专家组反馈信息来看,引发这次泥石流灾害主要有以下原因:从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来说,该地区山高坡陡谷深,植被很少,岩石以板岩、泥质砂岩等软岩为主,且破碎、风化剥蚀程度深,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舟曲县是“5·12”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受地震影响,山体松动、岩石裂隙增加,破碎程度加大。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去年入秋以来至今年初夏持续干旱,这种情况下,干裂的岩土遇水后更易形成崩塌、滑坡,增加了泥石流物源。瞬时暴雨和持续降雨引发了泥石流灾害。
  陶庆法指出,泥石流灾害防不胜防,必须防上加防。目前,国土部门已对全国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的1640个县进行了地质灾害初步调查,查出24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搬迁避让,避开危险区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泥石流沟口和沟道地区要采取避让。工程治理很重要。如在上游修建拦挡坝,将泥石流一级一级拦住。还有修建跨越工程,在泥石流上方跨越通过;修建排导工程、防护工程等。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王立彬/文 2010年8月11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