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靠山、二不傍水,一个不起眼的平原小村竟成为全国驯虎领域的“圣地”,700余人的村庄里,三代驯虎人达300余人。半个世纪来,他们带着“驯虎大篷车”走向全国各地,牵着身怀绝技的老虎为人们表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中,数十驯虎人在长春、天津、济南、武汉等30余个大中城市扎根,或建成动物园,或建成驯虎基地,仅驯虎表演一项,年收入就在2000万元以上,占全国驯虎市场三分之一。
驯虎师爱虎胜过爱女友
1月17日上午,带着种种好奇,记者走进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梅庄村,探访传说中的“全国驯虎第一村”。“你们可来巧了,驯虎人胡敬才刚从焦作武陟巡演回来!”梅庄村支部书记梅正川笑着迎接记者。
在村委会院内,两辆二三十米长的“巨无霸”厢式汽车映入眼帘。见有人来,笼中的狗、马、猴子等10余种动物顿时狂叫不止,两只东北虎则怒目圆睁,威风凛凛,让人不敢靠近。“家里没有大场地,只能临时停在村委会院里。”已年过五旬的胡敬才说,他每年至少有11个月奔波在外,“再有10天我就又要出发了”。
在院内胡敬才的临时住所,记者看到,饭桌是老虎表演时用的铁制道具,特制的锅里正煮着动物喝的稀饭,空气中充满了各种动物的体味。
“看,这是老虎的主食白条鸡,一只老虎一天至少要吃10只。”在院内的白条鸡储存处,胡敬才说,一只虎每天要吃30余斤白条鸡,按每公斤6.4元算,两只老虎月伙食费在6000元左右。为了防止老虎断顿,他们一次要购进1000公斤白条鸡。即使不表演,也要让老虎吃饱,否则老虎会以“罢演”抗议。“虎通人性,驯虎人执鞭只是一种威严,从不打虎,即使虎犯错,也只在虎额头上轻轻敲一下。要让老虎感觉亲昵,不能伤老虎的自尊,这是驯虎人的第一步,爱老虎要胜过女朋友。”胡敬才抚摸着一只老虎的头说,成熟的老虎有两三岁儿童的智力,驯虎不能急于求成。再好的驯虎人也需要数月的情感磨合,否则不可能和老虎建立“朋友关系”。
胡敬才的手臂上有很多伤疤。“这都是老虎抓的、咬的,但不能怪它们,其实这是和老虎亲近时被抓伤的,老虎并没有敌意,只是爪子过于犀利。”胡敬才介绍,驯虎人每天早上都要亲自拿肉喂老虎,但不能让它吃饱。训练时要不停地喂小块肉,完成一个训练动作还要奖励吃肉,并抚摸它的额头以示表扬。休息时,驯虎人要和老虎待在一起嬉戏。“一个节目需要半月甚至一个月才能训练完成。”
梅庄的驯虎人几乎都是走南闯北的能人,他们的行期和路线都是按照各省大大小小的知名集会、庙会及各类地方性节日安排的。梅庄训练出的老虎一般都会10个左右的节目,如骑马、钻火圈、踏美女、走梅花桩、拉车等。谈起出外谋生的经历,胡敬才的大儿子胡卫平感触颇多:“每到一处都要租场地、扎大棚,如运作不好,连虎食钱都赚不回来。”
驯虎团每年要走上百县市
胡卫平中学毕业就随父亲驯虎,并协助父亲创办梅花驯虎团。10多年来,每年正月,胡卫平都要和父母及雇用人员20余人分乘两辆40吨的道具车奔赴山东、内蒙古、山西等地,每年至少要走100余个县市。每到一处,少则待七八天,多则待半个月,一般每天表演四五场,多时七八场。每年表演时间至少100天,年收入七八十万元。但除去运费、油费、场地费、餐费、员工工资等10余项开支,纯利润也仅七八万元。“辛苦不怕,重要的是让人们感到人与虎的和谐相处,使虎的魅力得到观众认可。”胡卫平说。
“梅庄驯虎人仅驯虎表演一项,年收入就在2000万元以上,占全国驯虎市场三分之一。”梅正川介绍,驯虎人虽然辛苦,也是一门赚钱的手艺。目前,全村驯虎驯狮表演团体有24个,本村和聘请的驯兽员达400多人,驯养的猛兽多达2000多头(只)。
不靠山,不傍水,梅庄缘何成为全国知名的“驯虎村”?
梅正川说,梅庄人驯虎有近百年历史。清末,有梅庄人开始以街头现场驯兽表演为生,时间久了仿效者增多,平庸的表演已难以维持生计,一些人开始引入东北虎表演,赢得了市场,并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驯虎方法。
据村里老人介绍,在梅庄驯虎史上,最知名的当数胡敬才兄弟的父亲胡藏言和另一村民梅海聚的驯虎团。上世纪,他们带领各自的驯虎队伍在各地闯荡。五六十年代,为响应国家号召,在外的数十个梅庄“驯虎大篷车”被驻扎地“招安”。安阳动物园、东北阜新动物园、贵州动物园等10余个动物园均以梅庄人为班底始创。
改革开放后,梅庄新一代驯虎人脱颖而出,梅留青是最为典型的人物。他在吉林长春扎根,建成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动物园,专门从事驯虎表演。10多年来,梅留青在国内外驯兽马戏大赛中屡获大奖。村民张留申、郝爱民夫妇在鹤壁市枫岭公园建成一处动物园,拥有6只老虎,只只都有“知名度”,其中19岁的“芳芳”12年前参加过《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拍摄。
梅庄驯虎全国闻名,但在梅庄村,记者丝毫未感觉到这项“传统产业”带来的辐射效应。村里没有一条关于驯虎的标语和牌子,没有一处可供驯虎的固定场地,当地也没有与此相关的激励政策。此外,通往村里的柏油路仅有2米多宽,且破烂不堪,驯虎人返乡时,大型车辆在道路上如履薄冰,正常5分钟走的距离至少要走1个多小时。(摘自《大河报》 陈伟/文 2010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