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仍存在投入不足、设施和设备老化失修、投入渠道分散等多个问题。截至2008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77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仍有一半以上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只能“靠天吃饭”。
农田水利建设涉及到国家七、八个部门和很多的运行环节。《报告》称,各部门分头落实资金,导致目前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同时,项目监督和评估难度加大,行政成本增加,重复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的情形并存。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主体不明确、设施产权不明晰、用水制度不完善和管护维修机制不健全等,已成为制约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瓶颈。因此,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成为影响水利工程效益的主要原因。
此外,农业用水不合理和大量浪费的情况普遍存在。当前全国农田节水灌溉面积仅有3.3亿亩,许多地方仍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渠道渗漏现象严重。不少地方大量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已经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摘自《财经》 兰方/文2009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