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县沙子坨村地处武陵山系,是重庆市的扶贫攻坚村。2008年12月,沙子坨村互助协会挂牌成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凡是本村年满18周岁的村民入股成为会员,在发展农业生产遇资金困难时,均可向协会提出借款申请。在当地,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农民自己的银行”。
该协会财政注资的多少根据村民筹资的额度定,以不低于其总额60%的比例无偿投入,且不形成政府部门的入股。其中一部分用于对贫困户进行赠股,每户赠1股,剩余部分则作为互助协会资金的一部分。整个互助资金必须随时保持30%的风险备用金。借款期限最长为1年,利息将按照低于银行同期利率10%的标准收取。还款方面,可以在借款到期日前,根据手中资金状况,分批还款,强求一次性还清。
目前,这种互助组织已出现在重庆近20个扶贫重点区县的101个贫困村中。
然而,这种互助会组织,却遭遇了发展的阻碍。由于工商部门不发营业执照,金融部门不发金融牌照,导致其身份尴尬,难以做大做强,这为农民资金解困提出了新的难题。同样也给财政和扶贫部门带来了顾虑。互助资金组织没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合法身份,经营业务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如果产生债权债务纠纷,将很难维护自身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摘自《中国财经报》 郑钢 邓勇/文 2009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