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创意令农产品成为“香饽饽”

  □赵畅
  绍兴安昌腊肠按条卖;白木耳、猴头菇论“朵”卖,泡在青瓷碗里犹如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新年第一天,绍兴首届农夫市集在大禹开元度假村开张。现场摊位上,尽管只是一些文艺小品、农家土货以及传统工艺的展示,因为融入了创意而显得与众不同,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众所周知,在工业化生产时代,工业产品既可以规模化生产,又可以实现个性化制作。其中个性化制作可以兼顾个人的审美与需求,实现点对点的服务。而一旦把这种工业化的生产模式移植到农产品生产中来,兼顾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赋予更多的创意灵感,农产品的附加值自然会大大增加,进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正是创意农产品的发轫。
  过去只要一提起农产品,大家都会觉得土气,如今情况大不同了,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到农业品牌的设计、推广,创意在农业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为有创意,一些农产品正转型“高大上”,不仅外观更加时尚、温暖、有趣,附加值也更高。就如绍兴首届“农夫市集”,就是一群对农产品以及传统工艺有着特别情怀的年轻创客,用自己的创意和构思,来挖掘绍兴生态农产品的现代价值,并用市集的形式呈现出来。
  须知道,现代人的消费理念正在发生改变,好喝、好吃已不再新鲜,“好看、好玩、有创意、趣味化”方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当下,有一个词颇为流行,曰“乐价比”,意指商品价格与为消费者的内心换来快乐感、满足感的比率。富于创意的农产品,自是契合了消费者内心对“乐价比”的强烈需求。
  可以相信,真正能受消费者青睐的创意性农产品,必须让消费者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换言之,这样的产品必须集产品实用性和美观性于一体,能赢得消费者的共鸣。正如专家所诠释的那样:创意导入农产品,基础是农业和农产品,核心是创意附加,即在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将农产品与多种创意相结合,以突出创新形成产品美学价值,产生更高附加值,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浙江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尽管在一些地方,打造创意农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只要认准目标,借助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个性化的创意农产品必然能在提升附加值的同时带来新商机、新市场、新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