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不能放松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

  □瞿长福
  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刚刚过去的2016年,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引导下,农民增收继续保持整体向好态势,但继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因此,2017年如何继续加力加码,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就成为“三农”工作面临的一道现实考题。
  从影响农民增收的几大因素来看,一是多数农产品价格出现下降;二是外出务工收入增长放缓;三是财产性收入增长不明显;四是政策性补贴支持开始调整,以往的普惠式直接补贴将逐渐改变。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既是农民增收的难题,也是新的一年需要破解的难题。如何破解?答案就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中。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实在在的事情,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绝不能成为一句口号。以农产品价格为例,现在很多农产品价格不高,但也有少数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比其他同类产品高出许多。这是因为少数农产品走了一条质量效益提升的路子。而更多农产品是大路货,同类低档次竞争,自然难以卖出好价格。所以,必须从农业供给侧进行改革,改变种植方式,改进种植手段,市场需要什么就种植什么,且争取进一步实现以生产引领消费,实现从产品品质到口感等都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感受。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既要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又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经营机制;既涉及改进提高生产力,又涉及改革完善生产关系;既要破解当前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又要注重农业长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头绪很多、涉及很广、难度很大。
  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握正确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要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为主,不能简单地在现有生产水平上作“量”的调整,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稳定农民增收这个基本底盘,怎么改还要尊重农民意愿。尤其是在当前更加复杂的竞争格局中,要时时刻刻把农民利益放在心上,真正把农民关切当作努力目标,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