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州市龙湾区的蔡女士从永中龙水农贸市场买来的江蟹上,竟有几个疑似“针眼”的小孔,还流出不明胶状物。无独有偶,温州市区周女士买到的鸡爪上也有疑似针孔的小洞。她们是不是碰到问题食品了?
江蟹流出不明胶状物专家解释可能是白芒病等导致
7月23日,温州市龙湾区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来到永中龙水农贸市场,对“注胶蟹”一事进行检查。市场内销售水产的摊位只有3家,而蔡女士买到疑似“注胶蟹”的摊位没有发现江蟹。该摊主介绍:“我们卖的蟹统一从温州菜篮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货,当日进当日卖,今天价格比昨天贵,就没有进货。”执法人员在另一家卖蟹的摊位检查发现,有一两只蟹的腹部存在小孔,但蟹身上并无任何胶状物流出。“这些螃蟹也就卖二三十元一斤,如果还一只只地往蟹脚里注胶,要花去多少成本啊。”该商贩说。
如果“注胶蟹”并不属实,那么一些江蟹身上的“小针孔”到底是怎么回事?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产业处的水产专家解释,蟹在运输、移动的过程中会相互碰撞,蟹脚、蟹壳等硬壳部分的尖角会扎到其他蟹,从而导致一些细小的孔。
“如果往江蟹里面注射明胶、水等物质,蟹受到异物的影响,短时间内就会死亡,还会出现蟹脚掉落的情况。目前市面上活蟹的价格远远高于死蟹,商贩给蟹注胶得不偿失。”专家表示,如果商贩为了给蟹增重而注胶,更是大可不必,因为胶的重量和蟹身上捆绑的绳子重量相比,微乎其微。
那么,蔡女士买到的江蟹里流出透明胶状物,这又如何解释呢?水产专家说,蟹类生物会受细菌感染,得一些白芒病之类的病症。“病蟹断脚的地方,通常会有黏稠的胶状体流出,呈透明或白色,和蔡女士买到的江蟹情况相近,并不是注胶的原因。如果打开病蟹的壳,还可能有液体状物质流出。”专家建议,在购买虾、鱼、蟹等水产时,尽量挑选鲜活的,如果发现蟹的身上有胶状物流出,可能是受感染的病蟹,不要购买。
鸡爪上有“针眼”专家称是屠宰时留下的正常痕迹
“注胶蟹”的针眼风波刚由专家释疑解惑,又有消费者发现鸡爪上也有疑似“针眼”,这又是怎么回事?
7月27日,周女士到温州市区八仙楼菜市场买鸡爪。当时她买了11只鸡爪,花费15元。回到家将鸡爪洗净后,发现11只鸡爪中有8只在踝部相同位置有一个小孔。她怀疑这是被打了药水的“有毒”鸡爪,这些小孔便是针眼。
为了帮周女士和广大消费者解开疑惑,市场监管部门联系上藤桥禽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业内专家胡锡龙。
胡锡龙说,在鸡爪上打针无论从工艺还是成本角度都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可能性很低。即使是为了注射疫苗,也通常选择在鸡臀、大腿、鸡翅等部位注射。
胡锡龙分析,周女士在鸡爪上发现的小孔并非针眼,而是屠宰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一种可能是在放血过程中,鸡爪部位易产生瘀血,经开水冲烫后血管破裂产生孔洞;另一种可能是屠宰过后,为将整鸡固定而将挂钩插入鸡爪处而留下的小孔。无论何种原因,都不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同时,胡锡龙提醒消费者,选购鸡爪最重要的是观察色泽。正常新鲜鸡爪应该是白色略微带黄,并保持冷藏。色泽太暗淡可能不新鲜,色泽过分亮白则可能是被漂白的结果,消费者要注意鉴别。
叶凝碧 郭云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