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武义是“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和“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金华市各县(市、区)中排名靠后,但在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武义却拔得全市头筹。最近,本报记者专访了金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武义县委书记钟关华,听他阐述一个经济欠发达县的现代农业逐梦之路。
记者:在这次综合评价中,武义县排名居全省第38位、金华市首位。你如何看待这个结果?
钟关华:在这次评价中,武义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72.33分,虽然居金华市首位,但低于全省73.22分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武义的现代农业整体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县(市)比,仍有不足之处。
比如评价结果反映,我县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比重、财政支农资金指数、森林覆盖率和农林田网控制率四项指标居全省第一,而农业劳动力素质指数、农业废弃物利用和农民收入指数在全省排名70位之后。这些数据都直观地反映了我县农业发展的长短所在,也进一步明确了我们下步的努力方向,如何巩固现有优势,弥补薄弱环节,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依旧任重道远。
记者:武义突出生态引领发展,生态农业尤其是有机农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全省独树一帜。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武义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
钟关华:从具体工作来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引导。我们每年年初出台农业与农村重点领域扶持政策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发布,让广大农业经营主体了解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导向和扶持方向。近几年,我们每年整合各类财政资金3亿多元,用于扶持农业与农村发展。二是大力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创新模式来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已建立了18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机耕、育秧、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收和烘干“六统一”的服务体系。三是坚持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将有机农业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扶持措施,并坚持不懈长期抓。目前,全县已有27家企业、16只农产品通过有机认证,有机认证的品种和面积均居金华市首位。四是壮大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5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68家、家庭农场240家,基本形成了“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五是提升农产品品牌水平。我们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出台扶持政策、制定品牌管理办法等措施,大力推动农业品牌化建设。经过努力,至今已形成一定规模农产品品牌优势,有效提升了武义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记者: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推进“五水共治”战略,武义县下一步将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钟关华:武义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实力普遍较弱;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掌握和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比较吃力;三是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的附加值还较低。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特色农业。茶叶、宣莲、毛竹、山茶油、桐琴蜜梨等是我县特色农产品,在今后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把我县特色优势农产品培育成特色明显、品质优良、经济效益显著的主导产业。二是进一步提升壮大农业经营主体。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其实力,发挥好龙头作用;要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其带动能力;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三是进一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将全程机械化服务体系从粮食为主逐渐向水果、蔬菜等产业延伸,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做到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种养大户、合作社的全覆盖。四是继续坚持生态农业道路,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将农业产业发展与我县“旅游富县”战略、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农业产业与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业态,使这些新业态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让绿水青山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