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提防人口大国无人种地

  1996年第一次农业普查时,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仅为18.1%,第二次农业普查时上升至32.5%。10年上升了14.4个百分点。按此趋势,到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时,我国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所占比重将会超过50%。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多名院士指出,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愿种地的境地。
  种一年地,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院士们认为,这就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尤其是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西欧国家在“二战”后,因工业高速发展,城乡差距一度迅速拉大。但这些国家相继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农业经营者须获得与其他职业的就业者同等的经济收入。日本更是专门设立《农业基本法》,以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早在1975年,日本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7年,大体相当于我国高中毕业程度;荷兰农民大部分是高级或中等专业农校毕业,且每年还有20%左右的从业农民进入各类职业学校接受继续教育。反观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所占比重高达95%,
  两院院士建议,我国应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农民。把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纳入国家总体教育规划,健全
  职业教育培养网络,对未能
  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农村初高
  中毕业生,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免费提供包括科学种田、养殖与现代农业等内容的职业技能教育,并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此外,还应加速土地流转,大力培育发展种养大户,造就一大批职业农民。基本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收入相当,这部分人成为职业农民后不会轻易离开农村。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李剑平/文 2012年3月1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