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农作

香菇大棚,这样建更规范

  编者按:菇棚(房)是食用菌栽培最主要生产设施,但菇棚设施缺乏标准,五花八门,形象差、抗灾能力弱。规范菇棚建设既是安全生产和提高抗灾能力的需要,也是产业提升发展、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为规范搭建香菇菇棚,加快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景宁县制定了香菇棚建设规范,供各产区参考。
  标准香菇大棚为长20米宽8米,7个层架,可栽培香菇7000棒。标准棚包括遮荫外棚和2个栽培内棚,具体搭建标准如下:
  (一)外棚要求
  1.柱高4.3米,柱小头要求5-10厘米,埋土60-70厘米,净高3.6-3.7米。柱与柱横向宽度为4.0米,柱与柱纵向间距为3.0米,支柱用水泥柱(规格不小于14厘米×14厘米,主筋采用4根8厘钢筋,箍筋为6.5厘钢丝,间距250毫米,用C20钢筋混凝土预制)或钢管(厚度不小于0.2厘米,直径不小于6厘米),每亩65支。
  2.棚顶统一用芒萁(俗名:笼衣)平顶棚;棚四周统一用遮阳网遮荫。
  3.菇棚正面距离道路0.5-1米,确保正面统一、整齐。
  4.棚与棚间隔统一为2米。
  5.每棚安装输水管道,建蓄水池一个(12立方米),灌溉和防火两用。
  6.棚内统一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相对隔离,确保整齐、卫生、安全。
  7.棚周围禁止养狗、养家禽和种菜等,禁止乱倒垃圾、乱堆原料,确保环境卫生与美观。
  8.每个香菇棚前立一个牌子。
  (二)内棚要求
  1.内棚总宽3.2米。采用中间一大架,两边一小架的搭架方法。中间大架宽74厘米,两边小架宽各32厘米,中间两条操作道各91厘米,棚与棚之间留80厘米。
  2.埋地方式搭内棚。大架柱高2.50米,埋地40厘米,净高2.10米,小架边柱高2.05米,埋地35厘米,净高1.70米,小架内柱高2.18米,埋地35厘米,净高1.83米。大架与小架各放7层,做架柱用毛竹、小杉木、方料均可,层与层距高22厘米。
  3.不埋地方式搭内棚。也可用方料做柱,方料规格为4.5×4.5厘米,大架柱高2.1米,小架内柱高1.83米,小架外柱高1.70米,横档规格为2厘米×3厘米,长度可根据棚架实际长度决定,采用此方法搭架不用埋土,可节约木材使用,增加菇棚使用期,层与层距高22厘米。
  4.菇棚长度根据田块决定。建议菇棚长度以20米左右为好,架与架之间1.25米,每层放菌棒9袋。
  5.用7.5米-8米宽的大棚农膜。
(三)注意事项
  1.菇棚应选择通风、远离污染源,有水源,排水又好的农田。
  2.每个棚不宜太长,以20米左右为好,过长将影响菇棚中间通风。
  3.外荫棚宜稍高,便于通风、降温。
  4.搭棚时一定要注意牢固,以避免风雪带来损失。
  5.越夏期间,如菌棒放在菇棚内越夏,遮荫物要厚,以防阳光透入。冬季出菇期间,遮荫物要逐步稀疏,增加光照,有利于花菇形成。
(夏建平 吴邦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