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生产是我省食用菌两大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庆元、杭州、莲都、龙泉、景宁、常山、江山等地纷纷兴办菌棒加工厂,采用“菌棒工厂化生产+分户出菇管理”的模式,即前期菌棒集中制作灭菌、灭菌后的菌棒分散到菇农发菌场地接种发菌、菇场出菇的分散管理模式。
该新型模式促进了食用菌生产从手工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专业化生产的转变,成为食用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菌棒工厂化生产具有十大优势。一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菌棒加工厂每天可生产菌棒2万袋,比原来的家庭式制作菌棒每天3000—4000袋提高工效5倍,并大大减轻菇农的劳动强度。二是提高菌棒制作标准化程度。菌棒加工厂可以使生产的菌棒如工业产品一样,个体均匀一致,便于后期的标准化管理。三是提高料棒灭菌效果。菌棒加工厂的机械化拌料比人工拌料更均匀;常温高压蒸汽炉比农户的普通蒸汽炉的蒸汽量大,上汽时间快,灭菌时间短,灭菌也更彻底,从而提高接种成活率。四是促进专业化分工。食用菌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包括备料、做菌棒、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菌棒的成活率。而通过菌棒加工厂生产,菇农只从事接种、发菌、出菇这些工序,工序的减少,有利于菇农在这些工序技术的提高,专业化生产提高食用菌生产的成功率。五是促进规模化生产。通过菌棒加工厂生产,菇农把技术要求最高、季节性要求最强的菌棒生产和菌棒灭菌环节交给加工厂,自己仅负责接种、发菌和出菇工序。菇农可大幅增加生产规模,如丽水市莲都区食用菌生产户可以生产4万段菌棒,规模较以前提高1倍。六是规范投入品。菌棒加工厂,既可以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即农户自己带原料生产;也可以直接购买已灭菌好的料棒。无论哪种方式,均可在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用菌生产过程,促使菇农规范生产,保障食用菌的质量安全。七是增加就业岗位。菌棒加工厂每天的料棒制作需要雇请10人以上的村民,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八是实现资源共享。普通菇农不需要再添置粉碎机、拌料机、灭菌设备等,只需要直接购买菌棒或带料加工,减少菇农生产设施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九是改善生产环境。通过菌棒厂原材料统一堆放,便于食用菌专业村村容村貌的整治和村庄环境卫生的提高,可改变原先食用菌原辅材料随意堆放的习惯。十是引导发展方向。该生产模式适合50万段以上规模的食用菌专业村,也适合培育食用菌产业业主向专业化的食用菌生产场形式发展,提高单一主体技术工艺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样本:丽水市莲都区在高溪乡和仙渡乡分别建立了高溪食用菌菌棒加工厂和仙渡食用菌菌棒加工厂,已为当地菇农加工菌棒100多万袋,节约原辅材料和人工成本约20万元。
高溪食用菌菌棒加工厂由丽水市莲都区六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属2010年中央蔬菜(食用菌)提升项目建设内容。目前,该厂已建成菌棒制作操作大棚570平方米,引进微电脑控制多功能全自动拌料、装袋一体机以及卧式汽水两用常压高温灭菌锅炉等生产流水线2条,配套建成生产管理用房200平方米,接种室40平方米,2010年,菌棒厂已经为当地菇农加工生产菌棒50万袋。 (省农业厅农作局 陈青 莲都区农业局 张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