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粮食低价时代难再持续

  近期,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去年10月以来,小麦、水稻收购价涨幅在10%以上,12月的玉米价格甚至比2008年上涨了近一倍,达到了10年来的最高点。业内普遍认为,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但未来粮价依旧会稳步上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宏观经济室副主任李国祥对此作了解读。
  李国祥认为,在这次粮价上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有内外两个因素:
  内因是政策导向,即与我国政府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实施调控粮价的托市收购政策有关;从外因上看,国际粮食市场受供求关系变化作用加大,一些农产品价格正处于明显的调整期。另外,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生物能源的开发,全世界都在向土地伸手要粮。然而,耕地和淡水等粮食生产资源却正在减少,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又在加剧粮食生产的受灾程度。
  由此看来,不仅在我国,即便是在世界范围内,粮食低价时代似乎都再难持续。
  其实,粮价上涨对于我国来说,未必是坏事。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耕地和水资源等稀缺要素优化配置方面说,涨价对我国农业总体上是利大于弊。但如果粮食价格过度波动,特别是短时间内暴涨,种粮农民未必能够得到好处,结果反倒是让粮食经销商从中谋利,消费者利益受损,经济秩序被破坏。(摘自《环球人物》 2009年12月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