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和个人,把在国际上获奖当成了唯一目标,仿佛只有冠以“某国际奖获得者”的名号,才底气十足。针对中国人的这种“国际奖情结”,国外一些人甚至专门创造出相应的奖项。
据调查,“国际评奖机构”在相当多的欧美国家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行业。所谓的评奖委员会,会提供“充分”的材料,以帮助中方企业制作广告之用。在英华侨邓先生表示,在英国尤其是伦敦,一些打着“皇家”、“英国国家”等字眼的颁奖活动往往名不符实。尽管如此,很多中国企业和个人还会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评。“近年来,中国国力提高,对国际荣誉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这让一些人嗅到了‘获利空间’”
针对这种现象,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认为,归根结底是缺乏文化自信。
(摘自《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