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户口的居民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口仅占0.7%,达到初中教育以上水平的不足20%。而在非农业户口的人中,对应的比例分别为12.3%和85%。”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引起一些人大代表关注,他们一致认为,资源配置不合理阻碍了农村教育发展。
近年来高校迅猛的扩招导致人们产生这样一种错觉:以为大学生遍地都是。而此次调查却发现,情况远不是那么回事:拥有高等教育水平(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尚不足10%,其中北京最高,广东最低,分别为10.3%和4.2%。
该报告分析,中国户籍制度的核心不是居住地的记录,而是和居民的城乡身份相联系的资源配置制度,因而成为影响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水平分布的重要变量。调查数据显示:在完成初中教育后,城市户籍人口中有67.1%的人能够继续升学,并有15.9%的人达到大学及以上学历。而在农村户籍人口中,对应的比例则下滑到了26.8%和3%。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认为,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这一点应该肯定,只是相对城市而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比如考大学,农村孩子仅外语这一项就与城市学生有较大的差别。(摘自《中国青年报》 李斌/文 2009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