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周刊

少些“拍脑袋”决策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有的地方领导一味要求项目论证要加快再加快,在一些地方政府激励“新型工业”的清单上,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赫然在目。
  “拍脑袋”的决策屡见不鲜,其结果是重复建设的浪费和生态环境遭破坏。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陈晓红指出,一些盲目投资的危害可能比项目本身预期中对经济正面拉动效应还要大,得不偿失。
  中央要求把投资集中于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公共服务建设、生态环保产业等方面,这样的安排就是为了避免重现过去招商引资中所犯的错误。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游浩提出的“三个警惕”,即要警惕那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急躁冒进意识;警惕那种重压紧逼之下的“拍脑袋、拍胸口”的决策方式;警惕那种决策部门化、项目利益化、资金分配关系化的运作。这“三个警惕”值得人们思考。
  “拍脑袋”的事再也要不得了!
  (摘自《解放日报》熊言豪/等文2008年11月26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