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起,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区首次尝试用少量财政资金实行“先建后补”,对农民投资的高效农业设施给予适当补助。近两年,此项资金共投入800万元,吸引农村闲散资金参与设施农业的投入达到3.36亿元。由此发展的近8000亩高效农业设施,使32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2400元以上。这一尝试为财政支农资金从“加法”向“乘法”转变提供了借鉴。
据了解,“先建后补”的补助对象为:农民、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种养大户、涉农企业等投资新建、扩建并在当年建成使用的高效种养业设施,标准为设施投资的10%左右。各地在项目区公告补助办法,由各类主体自愿申报;实行择优选项,在补助资金控制额度内确定项目、计划备案,并向群众公示;项目建成后,实施主体填报补助申请表,经审核验收、统一上报,由省批复下达补助资金。一些镇村干部认为,实行“先建后补”,最大的效应是激活了农民的“兴奋点”。
(据中国经济网 陶玉顺/文2008年0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