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外资的进入,目前我国“北粮南运”、“东进西出”的粮食流通格局可能引发变化。专家们普遍认为,粮食流通领域是中国狙击外资掌控中国粮食市场的最关键一环,流通领域隐患迭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认为,目前,国家储备粮在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中还占有很大一块,在流通格局中国家有主产区、主销区,都发挥了很大的流通作用,外资尚没有动摇中国的粮食流通格局。但是,现在外资有收购粮库、港口、铁路、散粮运输设施等现象,而快捷便利的流通系统是解决中国粮食进出口与国内运输的关键。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刘刚表示,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粮食流通体制还不是十分健全。随着跨国公司陆续在我国建立小麦、大米等加工企业,会加剧粮食流通领域的竞争,对国内的粮食加工企业形成一定压力,局部地区实力较弱的粮食企业经营会比较困难,同时可能会加大粮食市场价格波动频率。但从一定意义上讲,也能促进加快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
面对外资对中国粮食流通格局的影响,专家认为,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刘刚建议,我国应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条件下中国粮食生产流通的变化趋势进行客观评估、预测,科学地规划中国粮食生产与流通的未来,谋求国内粮食的区域平衡、品种平衡、环节平衡。还应完善中国的粮食期货、批发与零售市场体系,继续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以及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王小霞/文 2008年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