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通渭县马营镇中心卫生院,一栋新建的1200多平方米的病房楼即将交付使用,但院长陈杰却开始为几十万元债务发愁。
陈杰说,这栋新楼是按“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要求建造的,总造价91万元,配齐病床、桌椅、被褥等还需约20万元,但即使通过项目验收,也只能得到50万元国债资金,县级财政的14万元配套资金难以指望,而卫生院的收入仅能保证职工发80%的档案工资,根本无力偿还债务。
马营镇中心卫生院面临的窘况在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乡镇卫生院负债发展是形势所迫。河南获嘉县卫生局局长芦保贵认为,新农合激活了濒临倒闭的乡镇卫生院,也刺激了农村医疗市场竞争。“卫生院原有的落后设施难以适应医疗需求,谁改造得快,谁的设施优、技术好,谁就能留住病人,发展越来越好;否则就形成恶性循环,被淘汰出局。”
然而,硬件的改善并未扭转人才流失的局面。从2003年起,河南省共投入8亿多元改造卫生院基础设施,然而2003~2005年三年间,1340所一般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减少6500人,773所实力较强的中心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增加了1.03万人,县级医疗单位增加了2万人。河南省卫生厅分析认为,医疗技术人员从一般卫生院向中心卫生院和县级医院流动,与现有的稳定乡镇卫生院人才的政策、制度、机制环境尚未有根本性变化有关。
乡镇卫生院人才缺失、优秀医疗人才“扎堆”城市,迫使农民不得不异地求医,导致农民的医疗开销明显增加。(摘自《 望新闻周刊》郭久辉 朱国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