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一则网帖,标题是“浙江某地惊现弹力年糕”。文中写道,金华某地的打年糕小作坊里惊现疑似“弹力年糕”。弹性很足,按下去马上回弹,竟然拉不断,怀疑是用塑料大米做的。帖子还配了短视频。
发现网帖后,金华市市场监管局立即着手调查。次日早上7点,金华市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金东区局、金华山分局的执法人员迅速出动,实地调查。经过调查锁定,文章的发布者是张先生,他的朋友在金东区源东乡的一家年糕加工作坊做年糕,后来感觉年糕弹力特别好,怀疑大米有问题。热心食品安全的张先生听说此事,发表了这篇文章。
执法人员根据张先生提供的线索,来到这家年糕加工作坊。调查得知,做年糕的大米采购自鞋塘镇办事处的一家米店,该店又是从金华山旅游经济区的一家粮油公司进的货。
执法人员兵分三路,立即对年糕加工作坊、米店、粮油公司进行调查取证,共抽检大米、糯米4个批次、年糕2个批次,送往金华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做检测。
拿到抽检样品后,检测人员通过看色泽、看形态、闻气味,辨别大米品质,碎米粒和杂质是否超标,有无黄粒米、霉变粒和病斑粒。最后再做蒸煮试验,品尝米饭是否具有正常米饭的滋味。综合这些项目,这几个批次的大米、年糕感官要求符合国标要求。
接着,检测人员采购了两款塑料粒子,在检测院做了对比实验。把塑料粒、大米、糯米同时放进水里。结果一目了然:大米、糯米沉到水底,塑料却浮在水面上,不能和水相溶。而大家都知道,因为密度的关系,塑料会浮在水面上。
或许有人会说,纯大米和纯塑料不一样,有没有可能大米中含有塑料成分呢?检测人员接着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4个大米、糯米样品和2个年糕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6个样品均不含塑料。
不仅实验打了谣言的脸。从成本看,塑料做年糕也不划算。目前,大米一吨2000-3000元,而塑料一般一吨6000元。拿同等重量的大米去换塑料,人家还不乐意呢。
通过执法人员、检测人员一天一夜的努力,事实真相一目了然:塑料冒充大米做出“弹力年糕”是谣言。
那么,为什么网帖中的年糕这么有弹力?金华市市场监管局的食品安全专家表示,大米的种类不同、存储时间不同,都会影响年糕的口感。年糕中糯米比例越高,口感越弹。同时,米在水里浸泡的时间、水温都会影响米的含水率,含水率低,做出来的年糕就硬,不容易切断。
傅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