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海平 徐春晖
说到“直播”“网红”,你的第一反应,那肯定是城市靓女俊男的专利,与“三农”的距离有点远。然而,一位名叫魏宝玉的太行山区农民,日前借助手机和互联网直播他在田间地头施肥、播种,吸引了大量粉丝,成为“网红”。
随着魏宝玉“田间地头直播”影响力的提升,他的小米销量也跟着增加,最好的小米可卖到18.8元一斤,预售收入有上千元。“预售的钱回来了,春播夏管的投资就不用自己贴了。以前是春天种地,秋天卖粮,现在是边种地边卖粮,米还没出手,钱就能到手。”
其实,像魏宝玉这样做直播销售的不在少数,比如“直播卖大米月收入百万元”“直播5秒卖出4万枚土鸡蛋”“西安兄弟俩直播卖红薯日售上万斤”……
与时下各种直播平台的“傻白甜”相比,农民兄弟们玩直播胜在“原生态”:活蹦乱跳的农村生活与农耕文化,对于大多数城市人来说,就像“来自星星的你”,陌生感催生好奇心。
农民兄弟们直播播种,醉翁之意不完全在酒,如果粉丝愿意打赏,给他们增点收,那最好。就算没人刷“跑车”“游艇”(直播礼物),通过视频直播,将网友们带到田间地头,把农产品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信息原汁原味呈现给大家,眼见为实,让他们放心消费,也是好事一桩。就像魏宝玉在直播时说:“我是个种小米的……我们都习惯用当地的羊粪做底肥,化肥和除草剂等进入不了农田……”在直播镜头里,网友们还能看到表明当地生态环境良好的蓝天白云等。
有句老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今,再好的酒也需要宣传,再好的农产品也要让大家认可,也就是说,再好的产品也需要用心来推销。部分高品质农产品时不时面临滞销,而消费者却在苦苦寻找安全健康的食物,怎么办?“互联网+直播+农业”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然而,毋庸讳言,当今的农村、农民与互联网还是有点隔阂,其中的鸿沟,需要地方政府部门或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来填平。期待更多的农民兄弟们借助互联网平台,让人们亲眼目睹农村之美、农耕之美、收获之美。
来源:《广州日报》“中国乡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