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王东京在《北京日报》撰文说,时下国内经济“过剩”与“短缺”并存,政府提出不仅要“去库存”,同时也要“补短板”。哪些短板需要政府补?
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补短板要让市场主导;而在市场失灵领域,则由政府主导。为何竞争性领域补短板要交给市场?因为只有市场才知道“短板”在哪里(如某类产品价格上涨说明供应短缺);而且市场价格还能自动调节供求。中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让市场起决定作用,说到底就是要利用市场机制去产能、补短板。
历史与现实皆已证明,市场并非万能,至少在三个领域通常会失灵:一是公共品或公共服务领域;二是经济存在外部性的领域;三是收入分配领域。这就是说,以上三个领域若存在短板,政府就责无旁贷,要承担起补短板的职责。
具体来说,在公共品或公共服务领域,要补的短板首先是基础理论研究。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新技术革命的到来,都是以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支撑。可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属公共品,相对于技术研发,也是我们的短板所在,所以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另外,诸如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医疗服务等准公共品,有些市场不供给,有些市场供给不足,也是需要政府补的短板。
在经济存在外部性的领域,当前最突出的短板是生态环境。经济学说,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分离,即企业排污却不承担损害环境的社会成本。要补环境短板,就得将社会成本内化为企业成本,然而市场却对此无能为力,需要政府出面解决。
另外,市场还有一种失灵,那就是收入差距调节。今天中央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其实就是在补这方面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