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弘
秸秆虽小,却攸关一些基层干部官帽?据报道,河南省规定:如果被环保部通报,存在秸秆燃烧火点,每一个火点,对所在县区财政扣款50万元。而该省周口市太康县则规定:第一把火烧在哪,那里的乡党委书记、乡长就地免职。对于秸秆禁烧,一些地方可谓“严防死守”。
其实,秸秆禁烧就是“堵”和“疏”的关系,“堵”就是“禁烧”,“疏”就是为农民的顺利收获、耕种扫清障碍,为秸秆找到合适的出路。只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就能取得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具体而言,相关部门和党员干部要注重工作方法对路、宣传言语亲和,将秸秆禁烧的利害关系深入普及到每一名基层群众。同时,必须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结合实际,为秸秆的回收和再利用找到出路。除当前行之有效的如粉碎深耕、秸秆氨化、生产秸秆饲料、组建清运小组等方法以外,政府必须加强政策扶持,对秸秆粉碎深耕的人力和农机具成本进行财政补贴,在秸秆回收和再利用、发展循环农业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真正把农作物秸秆变为社会发展急需的肥料、饲料、燃料、食用菌基料、造纸原料等。
禁烧工作就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不应有“痛点”。相关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要将禁烧工作提升到为长远发展谋、为子孙后代计的高度来对待,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使秸秆变“真金”,成为农民新的增收点。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