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那天,杭州绿丰竹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彩凤夫妇忙得不可开交,一大早,他们就和多名帮工采挖早竹笋。春节期间,春笋旺销,专业合作社保持每天两三百公斤销售势头。
绿丰竹笋专业合作社位于余杭区瓶窑镇塘埠村“牛头山基地”,海拔100多米,早竹林根深叶茂,笋品优良。这里一直由余杭区竹业协会竹笋培育分会会长刘彩凤夫妇承包经营。夫妇俩在山上创业15年,种竹养鸡种养结合。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接连的寒潮加大雪,许多基地受到影响,但由于该基地采用了早竹笋栽培新技术新模式,推行土壤改良法,竹林健康,经受住了恶劣天气的考验,安然渡过难关。
在遭受了世纪严寒、冰冻雪灾后,刘彩凤的竹笋基地竹林不仅产量没有减,而且品质良好,成为市场的“香饽饽”,“抢手货”。去年底覆盖的10多亩早竹林,笋价最高时在年前的几天里卖到每公斤50元的高价,正月初十前还有每公斤40元的高价,为近几年来最好的价格。
一直以来,余杭区林业站、区竹业协会笋业科技服务站、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以分布在全区的竹笋基地为研究对象,根据生产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立项开展攻坚,进行早竹林土壤改良与竹林生长、养分利用和产量品质的关系等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刘彩凤夫妇的早竹林曾在经历了多年的春笋冬出覆盖技术后出现竹林衰败、土壤酸化现象,导致竹林严重退化,产量严重下滑。后来,技术团队在刘彩凤的竹笋基地上推行了土壤改良等科学方法,经过3年多的新技术新模式推广,重新培育出了根深叶茂,产量高、品质优的早竹笋基地。 叶凤 吴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