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7版:专题

一滴神奇油 一条致富路

看浙江油茶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俞圣威
  近日,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随着我省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的持续发力,目前,全省油茶总面积已突破250万亩,投产面积220万亩;2012年油茶籽产量6.7万吨,折茶油1.68万吨,总产值18.58亿元,一产产值8.99亿元,二、三产产值9.59亿元。“油茶产业已成为浙江林业产业中发展势头最强的产业之一。” 浙江省林业厅绿化造林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09年至今,全省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过13亿元,其中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5年投入11.28亿元。
弘扬山茶油文化
  2009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增加食用油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文化搭台、产业唱戏”也成了我省油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常山县具有两千多年的油茶种植历史,该县白石镇正以员木湖为中心建设中国常山油茶文化博览园,打造国内首个集油茶生产、加工、科研、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油茶文化中心”。常山县林业局副局长周丽丽告诉记者,该文化园主要建设精品油茶认养园、古法油坊与油品购物、油茶养生餐厅与菜式、油茶主题康疗养生中心及配套设施,同时,向国内外客商提供安全快捷的电子交易、仓储物流、金融信息及相关服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山茶油交易平台和定价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全省有300多家合作社或企业参与了油茶基地的建设,占新发展面积的60%以上。以油茶为主的合作社从2009年的70家增加到2012年的240多家,参加社员从1.4万人增加到4.9万人,经营面积从22.3万亩增加到76.5万亩,示范带动125万亩。
山茶油进军资本市场
  去年7月30日,浙江久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挂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实现与资本市场的紧密对接。公司负责人黄正泽说,股交中心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一员,加快了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久源在挂牌的一年里,品牌知名度逐渐提高,中兴财通、国兴证券等券商纷纷抛来橄榄枝。今年2月,“久源”成功与券商签约,涉足“新三板”。“我们刚开完股东大会,预计本月底完成内部股改,清理资产,利润重新分配,增资扩股,为上市作准备。”黄正泽告诉记者,公司明年6月份将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做深做透品牌文章
  山茶油玩转资本市场或许只是个例,但企业主对于品牌建设的认识无疑是一致的。“多年来,开化山茶油重在‘土法’上做文章,但在全国市场上却并未形成品牌和影响力。”从2010年起,黄正泽用了5年时间,在开化县长虹乡、池淮镇、音坑乡流转土地5363亩,种植生态油茶树。
  自去年年底开始,开化县将全县生产的山茶油统一为“钱江源”牌,各企业、合作社的自有品牌变为二级品牌,全县山茶油实行“双标”管理。“统一品牌有助于产业提升,方便对外推介和宣传;实行‘双标’管理,则有助于质量监督、提高品质。”开化县油茶产业协会秘书长胡立志表示,一些山茶油加工企业开始走上了“高大上”的精加工之路。
  走进天台山康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大门,厂房上的一排大字非常显眼:打造中国山茶油第一品牌。公司负责人汪银华告诉记者,这行字充分说明了康能公司的核心任务是努力打造中国山茶油第一品牌,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品牌”两字开展的。“民以食为天,现在流行一句话:舌尖上的安全。而油是所有人每天不可少的,我们公司做品牌的核心就是保证油的品质,让所有人吃得放心。”汪银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有机认证的山茶油基地达4000亩,年产山茶油1万多吨,去年产值近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