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人物

朱屹峰:一颗葡萄富一方百姓

  •   □本报记者 蔡希师
    “我是农民的儿子,家里祖祖辈辈靠种田吃饭。”说出这句话时,嘉兴南湖区大桥镇江南村党总支书记朱屹峰的脸上浮现出农民特有的淳朴。1982年读书毕业后,朱屹峰曾当过泥水匠,后来又办过养猪场,还养过黄鳝,但都血本无归。不过,他不甘心,依旧摸索着致富的门道。
      1992年7月的一天,朱屹峰在报上看到金华市试种藤稔葡萄成功,最大颗粒重达86克,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看到这条消息后,他眼睛顿时一亮,想如果能引进这种乒乓球葡萄,一定会有市场。怀揣梦想的朱屹峰以每株25元的价格引进了100株藤稔葡萄种苗,并报名参加了农函大的学习。通过参加北京、辽宁、河北等地科研单位举办的葡萄技术函授培训班,他逐渐掌握了一整套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到1996年,他的3.7亩葡萄园亩产突破千斤大关,亩均收入达万元。
      有了成功的开端,朱屹峰的劲头更足了。他发现“藤稔”葡萄售价只有美国红提、青提的一半。要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优化品种结构。于是,1997年起,他先后引进了美国红提、青提和早红提三个品种。经过多方借鉴和反复实践,首创“简易连栋式大棚”和“小拱棚”栽培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首次试种红提亩产就达600公斤,经过第二年改良,更是高达2000公斤,每亩收入2.7万元。
      作为一个农民,朱屹峰懂得农户们渴望致富的迫切心情;作为一个遭受过创业挫折的农村青年,他懂得农民缺知识、少技术的苦衷;作为一名党员,他更知道肩负“双带”的责任,自己富了,可不能忘了父老乡亲。2005年,朱屹峰创办了嘉兴市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示范引领,使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85万亩,葡萄种植户达1800多户,总产值2.2亿元,真正走出了一条带动一个产业发展、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科技兴农之路,合作社被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市、区优秀党员称号。荣誉等身,他却常对自己说:“成绩只代表过去,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不断超越自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