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她是一名普通下岗职工,却敢向苍凉荒坡要绿园,将荒山开发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杨梅种植基地之一,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她就是“三门最美森林人”——许丽珍。
1998年,因国有企业转制,35岁的许丽珍下岗了。在一次关于效益农业开发的讲座中,许丽珍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新方向——效益农业。2001年,许丽珍在亭旁镇格水邵村承包了50亩杨梅低产园实行低产林改造。
在一年的努力之后,50亩杨梅园为许丽珍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看到光明前景的许丽珍,用了2个月的时间,跑了700多家农户,在邵下、梅坑胡等村承包了1000多亩山地和竹林,发展水果种植和笋竹两用林。
搞定了承包地,如何增加果林效益就成了她的新课题。她先后到浙江农科院、杭州中惠园林公司等参加培训,邀请农林专家来自家果园参观指导,并订阅了10多种农业科技报刊,以求获得最新最好的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许丽珍已开发自有农业产业基地3200亩,年产值逐年增长。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许丽珍也不忘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2002年6月,许丽珍投资17万元,联合县供销社及16位种植大户,创办三门县湫水花果专业合作社。在她的带领下,现在合作社已有社员158位,资产总额587.55万元,联结农户1500户,种植面积达到1.59万亩。2014年产品销售额达1398.46万元,社员人均年纯收入18089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27.08%。
从一名下岗职工,到拥有自己的果园,许丽珍无疑已经成功了。但她的目标,远不止于此。2008年3月,许丽珍利用网络平台,联合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组建了三门县远教创业团队,自己担任秘书长,重点开展创业团队联谊活动,进行一对一帮扶创业。经过7年多运作,这个远教创业团队日益成熟,并逐渐形成集团规模效应,成员之间资源互补,管理风险有效降低,各种费用支出大幅减少。
下阶段,许丽珍还想联合一家食品公司,组建山茶油加工厂,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