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一直是临安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临安市挖掘山区林草资源丰富优势,提出了“生猪稳量提质、草食动物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发展草食动物产业列入“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三年来,通过合作组织带动、新型养殖模式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全市畜牧业以转型促发展、以发展促增收。去年肉羊存栏4.15万只、饲养量8.35万只,分别比2011年增长142%、50%。以肉羊、肉兔为主的草食动物产业实现产值1.6亿元。
规划政策引领,产业发展有序
2011年,临安市出台了《临安市草食动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提出以发展肉羊、肉兔等草食动物为重点,以良种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为突破口,以培育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为纽带,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加强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优化品种结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产品,加快推进草食动物产业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肉羊饲养量达12万只、肉兔饲养量达250万只,肉羊、肉兔为主的草食动物产值实现2亿元。
同时,杭州市和临安市两级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场和示范户创建、产业主体培育以及技术体系等四个方面的扶持。2013年,我市出台《临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草食动物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重点和政策保障,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开发饲料资源,拓展产业空间
临安市竹笋产业发达,竹笋产量达21万吨,每年加工产生笋壳等废弃物达8万吨,同时稻草、玉米秸、油菜秸等农作物秸秆达11.7万吨。临安市变废为宝,突出笋壳等农业废弃物饲料化研究,在笋壳青贮、秸杆氨化试验成功基础上,制作了《笋壳青贮技术》等科教片,并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促进了笋壳等资源化利用。
去年,全市利用笋壳、稻草、玉米秸等农业废弃物9万吨。如太湖源镇,推广了笋壳青贮技术后,竹笋加工厂的笋壳都被羊场消化利用,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还大大改善环境。此外,还引进高丹草等优质牧草,推广种植,既解决了新鲜牧草的常年供应,又为冬闲田绿色过冬提供了可靠保证。
培育经营主体,提升产业服务
临安市财政重点培育经营主体,对核心群母羊80头以上的示范户、300头以上的示范场,其配套设施、栏舍和饲料地符合要求的,给予5至8万元、20至30万元不等的补助,全市涌现了临安越强牧业有限公司、浙江赛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九久牧业、知禾家庭农场等一批具备现代气息的规模湖羊养殖场。同时,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临安天目肉羊专业合作社、杭州临安鸿基兔业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服务功能,在种羊种兔供应、肉羊肉兔销售、饲料供应、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生产技术指导等方面开展服务,为养殖场(户)解决生产实际困难。如天目肉羊专业合作社作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的试点,年销售肉羊2.1万只,为社员调配饲料4.8万吨,免费发放疫苗12.9万头份,为社员担保贷款810万元,举办肉羊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受训人次达370人。
发展生态高效循环,提升生产效益
为促进生态循环,临安市积极推广“羊(兔)-粪-作物”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羊粪、兔粪应用于蔬菜、水果、茶叶、竹园、香榧、山核桃等,均取得了较好的丰产和提高品质的效果。目前全市年产羊粪、兔粪17560吨,大部分作为商品肥出售,产值达650万元。在高效生产技术上,应用湖羊多羔选育和多羔哺育技术,全市湖羊产羔率达260%。全市规模养羊比例达83%,头均利润达672元,促农增收效益明显。
下一步,临安市将继续推进以湖羊为主的草食动物产业发展,力争到2017年,羊饲养量达18万只,以肉羊为主的草食动物产业产值达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