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浙江畜牧兽医

温岭:

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水平

  近年来,温岭市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总体谋划,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手抓,实施“四大工程”、“三项制度”和“两个行动”,健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有效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
  实施“四大工程”,健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
  (一)机构规范工程。全市设立7个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覆盖16个镇(街道),承担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
  (二)队伍优化工程。录用了12名年轻同志,为兽医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目前,共有官方兽医38名,其中本科以上21名。
  (三)建章立制工程。制定基层监督分所工作职责、廉洁自律制度、动物疫情规范化报告制度和动物检疫工作流程等,规范履职;落实目标责任制,每年下发《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要点》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制定《温岭市重点动物防疫场所监管办法》,实行风险管理、分类监管;制定《动物卫生监督巡查记录》、《动物防疫场所监管记录》等,实行工作痕迹化管理。通过建章立制,实现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执行力,确保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四)素质提升工程。在监督队伍方面,突出加强动物卫生监督业务骨干培养,提高县域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统筹谋划能力;对区域分所重点加强负责人的管理,提高区域工作组织协调力;对分所一线人员,重点加强应知应会和底线思维教育,提高工作执行力。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动物卫生监督“行风规范行动”和“提素质强能力行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每年开展动物防检疫岗位练兵和技能大比武活动,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
  健全“三项制度”,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一)网格化监管制度。在每个镇(街道)设立1名兽医专管员,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建立了稳定的村级防疫员和疫情测报员队伍;市、镇、村层层分解落实监管职责,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追究制度、重点防疫场所监管制度,明确监管工作频率,落实监管责任人员;对各镇(街道)重点防疫场所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片落实网格监管责任人员,确保动物防疫监管全覆盖。
  (二)程序化防疫制度。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温岭市已全面落实程序化免疫制度。即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户每个季度的第3个月实施集中免疫,每个季度第1个月组织季度集中免疫飞行检查,每年5月份开展狂犬病集中免疫专项行动,每年6月和10月开展奶牛两病的监测与净化行动。温岭市防指办以工作通报形式把防疫检查结果反馈到各镇、街道,督促其进行查漏补缺,确保全市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
  (三)科学化监测制度。落实动物疫病监测和免疫评估制度,发挥市动物疫情测报站作用,认真部署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H7N9流感监测工作,每季度在分析免疫数、疫苗用量、飞行检查与平时监测免疫合格率的基础上开展畜禽免疫评估,认真排查、整改各种隐患,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推进“两个行动”,提升动物卫生执法办案水平
  (一)精细化培训行动。每年邀请省内外动物卫生法学专家开展执法办案业务培训,根据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分析,全面强化行政法、专业法和执法文书制作的学习与运用。同时,制作《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手册》、《常用法律法规汇编》、《常见案例执法文书汇编》,做到全体执法人员人手一册,提升了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办案能力。
  (二)常态化执法行动。温岭市把执法办案任务量化分解到基层分所,并纳入对基层监督分所的目标管理考核;在常态化监督巡查的基础上,公布违法举报电话,每年开展专项执法、交叉执法行动,提升执法力度;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制度、行政处罚网上公开制度和执法案卷抽查评比制度,促进执法办案工作规范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