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打了18年工,还是两手空空”

一个农村青年“不平凡”的打工岁月

  2月28日,在武汉富士康科技园区员工招募中心众多“90后”稚嫩的脸庞中,有一张略显沧桑的脸格外不同。他身穿洗得发白的灰色夹克,孤独地坐在角落。
  他叫王贵生,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彭思镇人。1980年出生的他,虽只有35岁,但已是一名“资深”的农民工。17岁离开家乡,辗转5个地方,在异乡漂泊了18年。
  “初中一毕业就跟着亲戚去了东北。”王贵生说,1997年他到辽宁的一家棉纺厂做临时工。1998年,18岁的王贵生怀揣2000多元,到东莞“闯天下”。由于没找到工作,王贵生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像逃犯一样,一边躲避治安检查人员,一边到处“觅食”。
  在一家电子手表厂工作3年,王贵生渐渐厌倦了操作台前的机械式工作。2001年,他从手表厂辞职,到广东惠州入伍当兵两年。退伍后,像许多农村青年一样,在亲人的撮合下,他与同村一名女青年结婚。
  2003年到2013年,整整10年间,他们一起在东莞打拼。工资从1000元涨到5000元,但物价涨得更快,两人仍时常为柴米油盐而争吵。虽租住在一起,但两人更多时间是在各自的车间里加班,即使见面也没有话说。慢慢地,感情也淡了,最终在2013年离婚。
  2013年,他离开东莞,回到湖北黄冈的老家。为了照顾11岁女儿的生活起居,在当地一家化工厂找了一份工作。但因污染问题,化工厂去年遭到当地村民的抵制,已停产几个月。“这次来武汉找工作,主要是考虑到离家近,能够照顾到孩子和年老的父母。”王贵生说,“打了18年的工,现在我还是两手空空,除了一些经历,什么也没留下,就连老婆都没能留下。”和18年前一样,现在还得为一顿饭而发愁,还在流水线里做苦力活,也不知道做到什么时候。“老了做不动了怎么办?”王贵生反复地说着这句话。
(据人民网 徐海波 陈俊/文2015年3月1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