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是不是来量血压?今天人看起来气色不错啊。”早上8点不到,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新春村的“90后”女孩顾艳华就早早来到村医务室,一边招呼前来就诊的老人们,一边利索地换好白大褂、戴上听筒。村里老人都有早起的习惯,因此她总是早早地来到医务室。村内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顾艳华都了然于心,若哪位经常来测血压的老人有段时间没来,她就会抽空打电话问候或上门走访,确保老人健康、安全。除了新春村,顾艳华还主动承担起附近俞汇村、新枫新村的“下乡走访”工作,每月一次雷打不动。
按理说,在社区医院或二、三级医院谋求一份医务工作,是大多数学医年轻人的追求。为何顾艳华却选择一毕业就回到她的家乡,满腔热情地做一名乡村医生?“现在农村交通虽然越来越方便了,但许多老人腿脚不利索,上镇区看病很困难。我在这里,他们只要走几步就到了。”顾艳华说,这间小小的医务室却是她的大诊室,能帮助村民她很快乐。
(摘自《解放日报》 朱佳慧/文 2015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