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寻找最美林场人

他把护林的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记桐庐县大奇山林场护林员吴金法

  这是一个历时40多年、普通而又平凡的护林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吴金法,是桐庐县林业局大奇山林场的一名护林员。
  1963年,16岁的吴金法同一批杭州知青一起,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桐庐大奇山林场。说是林场,其实在当时还只是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头。山很高,路也很长,他们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简陋的住宿地。从此,吴金法开始在大奇山上开山造林,一过就是6年。6年的光阴,让荒山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海。
  时间到了1969年,吴金法结婚了。一个多月后,他应征入伍,成了上海警备区的一名军人。军队的大熔炉铸就了吴金法更为坚毅的人生品格。服役期满从部队退伍,他又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按当时的政策,吴金法可以留在杭州。因其父母已不在人世,姐姐好不容易给他找好了到电信部门工作的机会。“在别人眼里,能留在杭州工作,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对我而言,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我也到姐姐给我找好的工作单位去看过,条件很好,可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总是晃动着成片的树林!那么清晰,那么亲切……我感应到了大山的呼唤!”于是,吴金法毅然作出了今生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回到大奇山林场去!他的这一决定遭到姐姐和其他亲朋好友的极力反对,特别是妻子的反对,面对姐姐的痛斥,他无言以对。“好在妻子知道我的脾气,最终也理解了,她知道我已经离不开那片土地了。妻子的理解让我很感动。于是,我顾不得亲朋好友的劝阻和挽留,重新回到了大奇山。”说这番话时,老吴深深低下了头,脸上写满了歉意和愧疚。
  常年驻守在深山中的护林人不仅要忍受寂寞,还要防范护林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有一次,吴金法巡山回来,发现有一团影子晃了一下,进了他的住处。赶到屋内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是一头大野猪进屋做客了!“我一直生活在大山里,野猪并不可怕,但真正面对一头几百斤重的野猪,需要斗智斗勇。”吴金法说。经过一场恶斗,野猪终于被赶走了。还有一次,吴金法吃过晚饭,坐在护林房门口乘凉,不经意间发现前面好像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等他走近一看,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是一条大蛇盘在那儿!这位“不速之客”后来不紧不慢地游走了。几十年来,时常造访的“不速之客”,倒让老吴变得“处事不惊”了,因为吴金法对大山充满了感情,把护林的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大奇山有山林面积7000多亩,如今已全被列为省重点生态公益林。为管好这片森林,老吴对每一个进入林区的人员,都会不厌其烦地讲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不允许进山人员带火种进入林区,也不允许在林区发生狩猎、挖树桩、盗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邻近村民都知道老吴是个较真的人,所以,哪怕有人到林区挖点野菜之类也会主动告知老吴,抽烟的还会把打火机交给老吴。老吴既当护林员,也当宣传员,经常走访周边村民,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和老百姓交朋友,让他们主动支持配合护林工作。正是因为他的努力,40多年来,大奇山林场没有发生过乱占林地、非法捕猎野生动物和乱砍滥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
  几十年来,吴金法回杭城的日子屈指可数,逢年过节也常常自告奋勇留下来看护山林。即便是回杭州探亲,也是来去匆匆。“只有回到林场,看见那些山,看见那些树,我的心才会安宁。”老吴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