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浙江畜牧兽医

嘉 兴

  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和会议精神,嘉兴市围绕保安全、保生态和促转型的工作目标,迅速贯彻,狠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嘉兴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深化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到今年6月底,全市拆除违建猪舍600万平米,到今年年底生猪存栏量控制在150万头以内、力争控制在120万头以内。
  嘉兴市狠抓死亡动物无害化收集体系建设,海盐县采用高温干化处理技术的卫生处理中心建设已基本完成,相关进口设备即将到位;平湖市采用高温炭化处理技术的集中式无害化处理工厂,已开工建设;桐乡市创新高温高压生态循环处理模式并投入运行;南湖、秀洲、嘉善、海宁四地引进高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设备并布点投入试运行。目前,全市工业化无害化处理设备年处理能力在9300吨左右,完全能满足本区域内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需求。同时,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如猪—沼—田、猪—蝇蛆—家禽—田等种养结合、养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发挥南湖敦好、桐乡昱润、海盐海兴等生态循环养殖典范和南湖区狐尾藻综合低成本生态治理技术、嘉善县“去氮除磷工艺”处理模式等科技试验成果的带动效应。
  接下来,嘉兴市将结合“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工作要求,推进拆违减量工作。到今年底,全面拆除禁养区的违建猪舍,基本拆除限养区的违建猪舍,确保年底全市生猪存栏量控制在150万头以内,力争控制在120万头以内;加快编制完成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确保在2014年6月底前通过审定并公布实施;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指导,深入推进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年底前,全面完成年出栏1000头以上养殖场生态化改造,落实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生态消纳地,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确保6月底前建成区域性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并投入使用,建立健全死亡动物收集体系,完善“村收、镇聚、县处理”的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监管机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