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法制

借款不还如何催讨

  谭老汉与冯某既是邻居,又是亲家关系。两年前,冯某因开办生猪养殖场而向谭老汉借款1.6万元,冯某出具借条一张,约定4个月内归还。但过了还款期后冯某未按约还款。谭老汉多次托熟人索要,冯某均以养殖场暂时亏本为由搪塞。近日,眼看就要超过诉讼时效的谭老汉想要起诉,又觉得情面上过不去,为难之际,经人指点来到公证处寻求法律帮助。公证员了解情况后,当即帮他起草了催款书,与谭老汉一同送达到冯某处,并当场出具“送达公证书”。当看到债务人有还款诚意时,公证员又适时召集双方当事达成了分三次偿还欠款的还款协议书。冯某也按约定履行了还款义务。
  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债权人常常碰到这样一个难题,到债务人处送达催债函或口头催债时,债务人却不肯在回执上签字,甚至“铁将军”把门,连人都找不到。这样一来,债权人就拿不到其在诉讼时效内主张过债权的有效证据,极有可能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选择公证送达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谓公证送达,就是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证明债权人已将催还欠款通知书、逾期贷款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送达债务人的一种证明活动。当债权人送达催债文书而对方无故拒绝签收时,即可申请公证机构派人现场监督。当债务人拒绝签收文书或无人签收时,由公证员制作现场笔录,证明当事人拒收理由或现场情况,而后将送达文书留置债务人住所,并出具送达公证书。债权人拿到送达公证书,就等于得到了其在诉讼时效内主张过债权的证明,产生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为日后主张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债权人通过出示送达公证书,即证明其对债权是积极主张而不是消极对待的,债务人签收与否都不能成为其以诉讼时效对抗债权人的理由。本案中,谭老汉通过申请办理送达公证的形式,增加了债务人及时还款的压力,并运用公证机构具有的非诉讼调解功能,达成了还款协议,在未伤和气、未经过诉讼程序的情况下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刘军民 张兆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