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台县公安局与环保局联合执法,捣毁了一个非法生产假冒电瓶的窝点,并深挖出一起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件。目前,犯罪嫌疑人叶某因涉嫌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已被刑拘,裘某因非法处置危险物质被行政拘留。
浑浊溪流揭出一个黑窝点
3月7日,一间隐藏在天台县始丰街道某村的旧厂房引起了环保部门的关注:这间厂房门口有一条小溪,溪水特别浑浊,而溪边就是大片的农田。执法人员对这家厂开展检查,刚走进厂房,一股刺鼻的气味就扑面而来。空气中,重金属铅粉四处飞扬,地面上,五颜六色的污水横流。
这里共有3个车间,都在生产电动车的电瓶,几名工人正在流水作业。厂房里有1.3米长、1米宽、0.3米深的水池一处、废水排放口一处,经检测,水池里的水呈酸性。在车间的一侧,执法人员发现了一桶桶浓硫酸,足足有4000多公斤。
辗转托人搞到6吨硫酸
这家厂的老板叶某很快就归案了。
叶某今年55岁,天台人,小学文化,种过地、打过工,也开过店。近些年,看到电动车热销,叶某也加入了这个行业。他开过电动车专卖店,后又转而销售电瓶。
做了一段时间后,叶某产生了自己生产制作销售电瓶的念头。2013年9月,他租下了这处旧厂房,又陆续从嘉兴、江西等地购买了极板、电瓶壳等零件。
生产电瓶有一样必需品:硫酸,没法用其他可电离物质代替。今年初,叶某经人介绍认识了慈溪人王某,然后经王某搭线,从绍兴某化工厂弄到了货源。叶某随后雇了驾驶员,从绍兴拉回了240桶共6000公斤的浓硫酸。
原料、设备都齐了,还缺个懂技术的人。叶某花高价从湖州一家电源厂挖来一个技术人员。2014年2月,叶某的蓄电池厂开工了,产品品牌假冒他以前卖过的一个牌子“超威”。
每个生产环节都会产生毒物
“因为电瓶成本低、利润高,所以想要靠它赚钱。”叶某交代,生产电瓶的主要流程有8个:包片、焊接、下槽、盒盖、加酸、充电、清洗、打包。5名工人分工合作,到最后再一起打包成成品。工作时,每名工人都要穿工作服,戴防尘口罩,手上戴2双手套,一双橡胶手套在内,一双针织手套在外。之所以这么规定,叶某说:“因为原料很毒。”
在生产过程中,包片、焊接、下槽这些环节都会产生铅粉等废弃物,加酸后又会有硫酸从电池底部渗出产生废液。铅尘和酸雾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散在空气中,废液则流入厂房里的水池。
负责加酸和清洗的裘某说,他也知道这水池里的水是有毒的,但实在不知道怎么处理,只好直接排放。“水满之后我就用勺子舀到桶里,再倒到屋外的一个水槽里,然后就直接流到厂外的溪里去了。”
一个黑窝点“数罪并犯”
警方现场抓获涉案嫌疑人6名,查扣25公斤蓝色桶装浓硫酸166桶、合计4150公斤,极板400套,电瓶壳200套,以及大量成品、半成品的假冒“超威”蓄电池。
叶某所开的蓄电池厂并没有正规的建厂审批验收手续,也没有营业执照,其蓄电池生产项目也未向环保部门报批环评文件,属非法经营的黑窝点。至于浓硫酸、“超威”商标等的来源上家,成品电瓶的接收下家,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沈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