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气象发布了内地四大火炉,引起了多方关注。“新的30年(1981-2010年)全国高温呈现增多趋势,华南地区高温日增幅最明显,广州增7.7天、福州增5天、海口增5天。另外,内地最新三大火炉分别是福州、重庆和杭州。福州为中国内地省会级城市的高温王者,成为内地大城市第一火炉。”
这份榜单主要考虑的,是这些省会城市近30年高温增多的趋势,也体现了和老牌“火炉”城市的区别。这份榜单当中,传统“四大火炉”城市重庆、武汉、南昌、南京分别排名为2、7、6和14。
据了解,从全国范围来看夏季高温的最中心在浙江、福建、江西和上海等地,以往的长三角高温中心,正在由南京逐渐转向上海、浙江两地,甚至苏南地区也被卷了进去。“判断一个城市是否炎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专家表示,相对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高温持续时间短,空气湿度低,白天和晚上温差大,人体的不舒适程度远低于南方地区。很多老百姓也感觉,气象台公布的温度和实际人们感受,有的时候差别还是很大的。气象专家解释说,用来做比较的温度都是百叶箱里测出的标准温度。说白了,就是“体感温度”和百叶窗内温度的差别。
体感温度除了温度因素外,湿度、风速、夜温等都是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拿湿度来说,人体为了维持体温稳定,需要释放多余的热量。但如果空气湿度太大,人的散热系统的效率就下降了,人体汗液无法蒸发散去,就会感到很不舒服。另外,很多城市的气象观测站都搬迁至远离市区的地方,而市区因为“热岛效应”的影响,数据和远离市区的观测站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摘自《扬子晚报》 于丹丹/文2013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