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平湖市曹桥街道野马村一块面积约50亩的土地上,一台挖泥机正在作业。野马村党总支书记王亚勤告诉笔者:“这里原先都是养猪棚,现在我们正逐步把猪棚改造成蘑菇棚。”
为探索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转型的发展路径,野马村利用邻村先进的蘑菇种植优势,在平湖市率先起步尝试将猪棚改造成蘑菇棚。
在随后的采访中,笔者见到了那片空地原先的主人——曾经的生猪养殖户陆蚕良。“这里原来是我的养殖场,8幢猪舍,每年生猪存栏数3000头左右。”陆蚕良说,他在这里养猪已有4年。在空地的不远处,笔者清楚地看到还有几个猪棚,不过均已“猪去棚空”。
王亚勤说,以前这个养猪场每年生猪出栏量在8000头左右,大量的生猪排泄物给周边水环境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们多次与陆蚕良交流沟通,了解他的转产意愿,获得了他的理解和支持,成为曹桥街道第一户实施“猪棚改菇棚”的养殖户。
养殖大户的示范作用立竿见影。正当这个15万平方尺面积的蘑菇基地如火如荼地建设之际,不少周边散养户也加入到了生猪养殖减量提质的队伍中来。
“基地负责人目前已跟边上一养殖户达成协议,准备将他的猪舍改造为冷库,用来储藏蘑菇。”王亚勤说,野马村是一个畜禽养殖大村,每年生猪出栏数近2万头,通过对猪棚的改造升级和水环境的综合治理,现在该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达到90%以上,大大减轻了当地的环境保护压力。
曹桥街道目前有生猪养殖户4900多户,占该街道农户数的60%,多以散养为主。“生猪养殖户如果把猪棚拆除,我们会按政策给予一定的补助。”曹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袁利强说,他们将继续积极引导生猪养殖户转产、转业,把猪棚改造成为菇棚或发展其他效益农业。
徐文燕 曹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