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连锁店:像卖衣服一样卖水产品

  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销售,这种在服饰行业随处可见的连锁店经营模式,如今也受到了水产品行业的青睐。以往想吃点鲜活水产品,“马大嫂”们就得去农贸市场,购物环境不好不说,讨价还价也需要费一番口舌。干净养眼的门店、实惠透明的价格,让水产品连锁店这种销售模式越来越盛行。
  还未走进杭州余杭区本牌甲鱼的专卖店,记者老远就看到了店门上方大红底色、黄色图案的“本牌甲鱼”标识,店内整齐地排列着不少水箱,分门别类地展示着不同规格的甲鱼。如果知道顾客是用来馈赠亲友的,售货员还会贴心地用上精美的礼品盒,增色不少。
  杭州余杭区的本牌甲鱼自2010年开始涉及连锁店销售模式,发展至今,已经拥有连锁店27家,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区。据公司总经理李文赞介绍,2012年本牌甲鱼总销售量为10万只,销售额达1390余万元,一家连锁店一天可以卖出30只左右。
  在其他水产品企业为销售难的问题而焦虑的时候,本牌甲鱼的销售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李文赞将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因为本牌甲鱼主要针对的消费人群是普通市民,都是以零售为主,团购本身就占很小的比例,所以不会影响到总的销售量;二是得益于连锁店的经营模式,不仅打响了品牌,本牌甲鱼具有的“青背白肚”、“裙边宽厚”、“趾爪尖利”、“脂肪淡黄”等特点,这几年也在消费者心中得到了强化,加上统一配送、售后服务,因此获得了极好的口碑。“今年下半年,要把连锁店开到上海去,让外省的消费者也吃上我们的本牌甲鱼。”看着门店里认真听营业员介绍的顾客,李文赞信心满满地说。
  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水产品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商家也在不断对传统的销售方式进行反思。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傅伟程说,现在消费者购买甲鱼时,已不像过去那样在池子里迷惑地挑来挑去,而是会先问一句,这个甲鱼是哪个牌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得不促使企业转型提升,设计出符合自身产品特点的销售模式。
  在甲鱼市场上,德清的“清溪鳖业”已是有口皆碑。为了把自己的产品固定在老百姓消费得起的高端产品这个目标上,清溪鳖业一直把主要销售途径放在连锁店上。目前清溪鳖业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哈尔滨等地开设了30多家连锁店,销量最好的专卖店一天可以卖出400多只甲鱼,“都是市民一个个来买走的。”傅伟程说。
  关于2013年,傅伟程心里有一个大计划,他准备在杭州16家连锁店的基础上,再开设14家,到2014年,仅杭州地区的连锁店总数就要达到40家。届时,消费者想吃上新鲜的清溪花鳖将更加便捷,而企业,也将占据更大的消费市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