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体内涵和目标是什么?日前,卫生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张茅接受了采访。
张茅说,到2020年目标是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世界卫生组织将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综合效果和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有关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要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岁,到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要分别下降到20/10万、10‰。
就如何完善新农合制度,张茅表示,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要从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增加补助标准,到2015年财政补助标准达到年人均360元以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也将相应提高。二是推动支付方式改革,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以利于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三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大力推广新农合“一卡通”,推进医疗费用即时结算;鼓励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探索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办新农合。四是扩大重特大疾病保障范围,优先将发病率高、诊疗技术成熟、费用可控的重大疾病病种纳入保障范围,明显提高报销比例。
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时,既面临跨制度、跨地区医保关系转移问题,也可能面临异地就医结算问题。一方面将加强三项基本医保之间的政策衔接,做好不同制度和地区之间医保关系的转移接续。另一方面将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异地就医信息和医保资金的全国联网。目前,全国和各地都在建设新农合信息系统,在建成的区域内已初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摘自《人民日报》 白剑峰/文 2012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