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8.5公里水下“互通式立交桥”不仅连通着湘江两岸,更使湘江两岸的和谐协调与整体性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在日前举行的“水下立交隧道修建技术交流会暨院士行”活动中,我国首个“水下立交”——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项目受到院士们的一致好评。院士们认为,该项目开创了我国城市立交建设的新模式。
随着城市交通的高速发展,城市立交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道路通过率的一种重要交通建设模式。然而,由于占地面积大、拆迁难及破坏城市原有景观等问题,城市地面立交发展开始遭遇瓶颈。
2006年9月,长沙市正式批准立项营盘路湘江通道项目,旨在解决长沙中心城区越江设施不堪重负的问题,破解大河西先导区开发的瓶颈难题。2009年9月,长沙市提出,项目在解决交通压力的同时,既要考虑节约用地,也要保护湘江上的自然、人文景观不被破坏。最终,隧道建设方案通过了科学论证,还创新地提出了“水下立交”的工程建设方案。
据悉,由于采用地下立交的建设方式,湘江上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不仅如此,采用隧道方案后,工程共节约用地200多亩,共计节省成本超过1亿元。
(摘自《中国科学报》张巧玲/文2012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