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应试教育”又添“应试体育”

  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北京近年将中考体育成绩分值提高到40分,其中现场测试为30分,过程评价即平时锻炼为10分。
  不少培训机构专门开设了“中考体育培训”课程。为了能在体育测试中取得好成绩,不在中考中丢“冤枉分”,家长纷纷抓住考试前的几个月将孩子送到校外培训班。
  当初,推行中考体育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的状况,希望学生、家长、学校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督促学生参加并坚持体育锻炼。然而,在推行过程中,却不知不觉陷入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参加训练的窘境,变成了“应试体育”。
  在北京巨人学校一个篮球培训班上,初三学生聂璇满头大汗,她正在练习运球绕标志物跑。聂璇的妈妈钱女士说,女儿在北京一所知名学校就读,文化课成绩不错,体育却总“拖后腿”,800米跑和篮球运球绕标志物跑都是她的“老大难”,平时女儿不注意锻炼,只能考前突击培训了。“应付完考试,我既不会再摸球、也不会再长跑了。”聂璇无奈地说。
  据一些开办体育考前培训的机构介绍,今年培训班的费用比往年大幅提高,每节课(约90分钟)的费用从以前的60元、80元,大都调整为100元,一对一课程在200元以上。目前校外体育培训班收费如此之高,却并没有把众多报名者阻挡在门外。在一些考生家庭中,中考体育考试已成了一块“心病”,甚至有家长提出,这项旨在促进学生锻炼提高孩子体质的考试已和当初的目的背道而驰。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2012年2月2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