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55倍,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近43倍。不过,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1985年到2009年以来,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人均年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2.9倍扩大到2009年的8.9倍,且还有扩大趋势。
事实上,从国际上通用的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已突破社会容忍的“红线”——0.4。
有报道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基尼系数为0.16,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48,远远超过了0.4的警戒线,并且这种差距仍有扩大的趋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曾表示,我国基尼系数在10年前越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后仍在逐年攀升,“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该报告作者、东北财经大学田青教授表示,城乡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构成不同,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不同。
田青教授认为,城乡收入的差距变化与经济发展政策密不可分。
1978年至198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1985年至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向城市,城镇居民收入提高幅度大于农村居民。
1995年至1997年,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主要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有关。
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农民工离开生产领域。
2004年以后,中央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收入。
《摘自《河南日报农村版》 2011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