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电子商务成农产品价格波动利器

  对电脑并不精通的内蒙古农民李继文最近尝到了电子商务的甜头。因为大量土豆滞销,他利用微博发布求助信息,短短几个小时,就接到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100多个电话。半个月后,700吨土豆全部售出。
  事实上,在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卖难买贵”等产销困境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在今年7月海南香蕉又一次滞销时,多家国内团购网站发起了团购香蕉活动,该活动总计团购海南香蕉达520吨,有14.5万网友直接参与购买。
  研究人员认为,小生产、大市场使中国农产品产销的“高物流成本”和“产销信息不对称”成为难解的顽疾,而电子商务在破解这两个核心难题上具有明显效果。基于这一优势,再加上物联网等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前景看好。
  面对如火如荼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部分研究人员表达了担忧,虽然前景看好,但中国电子商务仍存在掣肘因素,未来发展仍有待观察。
  淘宝网聚划算总监阎利珉说,虽然近几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农产品数量大幅增长,发展速度很快,但包装运输困难、农产品品质难以保障、营销模式单一等配套“软肋”仍有待解决。当前电子商务中欺诈行为不时可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在标准化、品牌化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更容易引发行业诚信危机。
  负责广东省农产品交易网具体运营管理的广州薪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骐远说,从国内电子商务的总体情况来看,电子商务交易目前存在缺乏全面系统的法律规范,网络诚信和安全体系有待加强。对于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而言,其缺陷更是显而易见。
(摘自《四川日报》 商意盈 吴涛/文 2011年12月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