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法制

家庭内部分割承包地的协议是否有效

  2000年,李某所在的村委会根据其家庭成员人数,与李某签订了一份土地承包合同,承包耕地5.3亩,承包期限为30年。前不久,因李某与儿子分家分户,便将上述土地分割出一部分给其耕种。但村委会认为李某一家的分割没有经过发包方的同意,当属无效。
  分析:村委会的观点是错误的,李某一家的分割协议有效。
  一方面,承包合同虽由个人所签,但所有家庭成员具有同等份额的承包经营权。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条、第15条规定,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户”即意味着可能是一个群体,而不仅是单纯的个人。村委会在2000年根据李某家庭人口确定承包面积,李某是基于户主的身份与村委会签订的承包合同,李某属承包方代表,这些都表明,李某只是承包人之一,其他家庭成员也具有承包经营权。另一方面,李某一家的分割耕种并不属于法定的无效情形。《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7条仅规定,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4条、第18条也只是指出,承包方未经发包方同意,转让承包合同、转包或者互换承包经营标的物、用已取得承包经营权的土地抵偿债务的行为无效。而李某内部调整承包具体土地的实际耕种人,是承包人家庭成员之间的耕种分工,属调节家庭成员间利益的一种方式,并不影响所承包土地的用途,不涉及土地的承包年限,既非以承包经营权抵债,也非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再一方面,李某基于分家而将户口分立,是行政机关户籍管理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因而改变各家庭成员作为承包人之一的身份,且目前也尚无法律规定,可以因此而改变各家庭成员对所承包经营土地的权利。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 颜东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