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何昌垂日前表示,未来中国农业“必须实现粮食安全、营养安全、环境安全的平行发展”,因此,中国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依靠科技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保证粮食生产跟得上需求增长。
何昌垂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以来第一位担当该组织副总干事的中国人。他说,中国农业发展要从追求数量转到追求数量与质量并举,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在国际框架中实现中国农业“走出去、引进来”,要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实现转型。
何昌垂同时警告说,现在中国的农业产量很高,但目前的高产农业建立在高投入基础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势必对环境构成压力。他认为,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耕种模式,中国有很多古老而优秀的耕种方式,比如西北的坎儿井,广东、江浙的桑基鱼塘,这些都是集约型生产方式的典型例子。另一方面,就是要发展规模化生产。
何昌垂强调,科技进步对于中国农业发展十分重要,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推广有效的节水、节能技术,加强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真正走入千家万户,让农民直接受益。
另外,他指出,中国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的政策不能变,“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本身能够实现地域的互补,不需要、也不可能过于依赖国际市场来保证自身粮食安全、营养安全,但这不等于中国不跟国际市场进行交易。”目前,国外有很多高效农业、低污染农业经验,可以考虑引进;而中国农业在满足自己需求为主的前提下,也有一些有优势、有地域特征的农产品可以走到国际市场。
中国还应考虑对国外农业进行投资,进入全世界粮食安全大框架之中。“中国可以对世界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在做出贡献的过程中,中国可以通过互利、通过国际资源互补、市场互补、贸易互补,推动本国的粮食安全。”他强调,“从长远来看,国家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加大对农业投入,是长期的立国之本。”
(据新华社 王昀加 王星桥宋建/文 2011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