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的农民工希望进城定居后能保留承包地,67%的农民工希望能保留宅基地。”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课题研究通过调查得出如上结论。
报告通过对6232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发现,承包地对农民工不仅具有家庭粮食安全和就业保障的功能,还显示出日益重要的财产收入功能。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进城就业和居住在较长时间里还会经历一个城乡双向流动的过程,在家乡有一块承包地,仍然是农民工家庭维持生计的最后一道防线。
调查显示,近84%的农民工希望进城后能定居并保留承包地,其中46%的人希望能“保留承包地,自家耕种”,27.2%的人希望能“保留承包地,有偿流转”,10.4%的人希望能“入股分红”的方式处置;其余16%中,2.6%的人表示可以“给城镇户口,无偿放弃”,6.6%人表示可以“给城镇户口,有偿放弃”,另外7.3%的人希望有其他方式处置。
调查显示,无论哪个年龄组的农民工,保留承包地意愿都很强烈, 16~25岁希望保留承包地的比重达到89.6%,26~30岁希望保留承包地的比重达到90.3%。
调查还显示,67%的农民工希望能保留宅基地,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有偿转让或置换城里住房的比例相对较高。参加本次调查的农民工,有66.7%的人希望能“保留农村的宅基地和房产,将来备用”;12.3%的人希望能“有偿转让”;4.7%的人表示可以“给城镇户口,有偿放弃”;2.6%的人希望能“置换城里的住房”;另外4.8%人希望有其他方式处置。
报告认为,要充分认识土地对农民生活保障的特殊重要性,充分估计今后我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波动的风险。当农民工在城市没有扎下根以前,不能轻易拔去农村承包地这个根。
(摘自《工人日报》 钟经文/文2011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