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药材价格疯涨再次引起社会关注。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涨幅在5%到180%。今年一季度以来,中药材价格最低涨幅为10%,最高涨幅达400%。
在涨价原因上,广州采芝林药业总经理周路山说,这既有产地货源减少的因素,也受通货膨胀与商家炒货的影响。
有业内人士指出,药材交易存在无序竞争,药材价格也有“虚高”成分,这直接催高了以药材作为原料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成本。由于中成药价格受政府管控,企业不能自主调价,夹杂在原料涨价与产品价格不涨的中成药企业很受伤。
由于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全额报销,中央和地方财政负责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之后的补贴,地方政府有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主观愿望,这就造成了自2009年下半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低价取向”。
九州通业务总裁耿鸿武指出,在法律规定和行业自律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唯低价是取,会造成相关生产流通企业一边靠低价中标,一边采取劣质投料、钻国家药典和质量标准的漏洞等违法、违规行为。
药品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了中成药的质量隐患问题。5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指出,当前部分中药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部分企业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价格却在下降的现象,必须加强监管,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钟可芬杨朝娇/文 2011年5月11日)